亲密关系的本质
听说,日本在三一一大地震之後,结婚的人突然多了起来。
然而,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,其实结婚的人数在三一一大地震发生的二○一一年及其後的两年,都没有明显的变化。
话虽如此,我也确实查到专门提供相亲服务的婚友社表示「在三一一之後,配对成功的人数变多了」这样的说法。
我想会有这样的消息,可能是因为在大灾难之後,原本抱持不婚、独身主义的人突然改变了想法,觉得在恐慌时有个能联系的对象,这个对象不是朋友而是家人的感觉很好;这样的说法,听起来十分符合我们对人性的认识。
也有人说,在震灾发生时,和原本只是朋友的人彼此联系、关心近况,变成能分担恐慌和压力的人,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情侣然後结婚了。
确实如此,在我看来婚姻和家庭,本来就是一种互助关系。
患难见眞情的「眞情」,一定是好的吗?
平时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,遇到困难或紧急状况时,可能会需要比友情更深刻、更紧密的连结。这个时候,或许就会觉得家人还是不同於朋友,进而萌生要更常与家人联系,或是建立自己家庭的想法。
当然,也有可能,原本就已是家人或伴侣的彼此,却在遇到危难时,察觉到对方根本不是可以与自己互相帮助的人;无论是精神上或物质上,在一起的时候都比一个人时还要孤独,因此毅然决然地切断这段关系,重新回到单身状态。
又或者,虽然没有分开,但是在困难的时候被对方不闻不问,或是因为想法的差异太大而遭到类似攻击的印象过於强烈,所以就算紧急状态过去、彼此的关系看似没有改变,却在心中留下难以痊癒的伤痕。
所谓的患难见「真情」,不见得都是正向的,也可能因为遭遇患难,反而看清了对方在关系中的无心或无力,又或者意识到自己在这段关系中,已经无心、也无力再去扶持对方了。
虽然和地震那样的灾难不同,但我想,疫情肆虐的期间,应该也有不少如人饮水、冷暖自知的故事。
关於自己选择的伴侣, 究竟是不是一位可以一起度过困难的人、未来还想不想一起走下去,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尽管这个答案不好找,但不要忘记要和伴侣共同面对,因为在危难时互相帮助,才是亲密关系的本质。
点我加入幸福熟龄FB粉专,健康快乐每一天
(本文摘自《今天虽然很好,但不知道明天会怎样:别怕受伤,生活就是懂得拥抱伤口再缓慢前行,这样就很幸福了》,幸福文化出版,羽茜着)